近期,驾车人脾气火爆的真不少。国内多起因变道纠纷引发伤人撞人事件的背后,人们开始关注一个心理现象:路怒(roadrage)——汽车时代的一种“世界通病”。治病开方,这个方子就是——开车上路要绷紧安全弦,拧紧情绪“阀门”。
“路怒”爆发变成“人肉炸弹”
“路怒”(roadrage)一词最早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泛指在驾驶途中遇到某些刺激或挫折所导致的愤怒情绪及伴随的冲动行为,医学界将其归类为阵发性暴怒障碍。路怒是普遍存在于驾驶人群中的一种心理问题,是继噪声性耳聋、视力疲劳综合征、颈椎病等之后的又一种常见汽车综合征,属于汽车心理综合征,男性驾驶员居多。路怒者在开车时和不开车时判若两人。平时温文尔雅、情绪平和的谦谦君子,一旦坐到驾驶室中,手握方向盘,整个人就变成了一颗蠢蠢欲动、时刻都有可能被引爆恶劣情绪的“人肉炸弹”。在驾驶过程中,无论是屡遭红灯、堵塞,还是超车、并道、争执,都会成为愤怒情绪的导火索,引发的路怒程度有轻有重。轻者可能仅仅为对他人不文明行车习惯的嫌恶、抱怨;遇到拥堵时没耐心、烦躁不安、频按喇叭;严重者往往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会失去理智,出现故意冲撞等伤害性的行车行为,甚至严重的交通事故。
“路怒”并不偶然。一项对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司机随机抽样调查显示,至少三分之一的司机曾有过“路怒”的经历。现实的原因显而易见。近年来,由于有车族迅速增加,交通拥堵日益严重;马路上相当部分驾驶员是驾龄短、驾驶技术不够娴熟的“新手司机”以及部分人不以为然的不文明行车习惯,无疑增加了发生路怒的可能性。也有研究认为汽油味道本身就可以增加人的攻击性。驾驶员“醉油”后,行为控制力削弱,增加路怒发生的风险。
解析“路怒”三大原因
路怒可能是压抑情绪被释放的结果。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不良情绪持续产生,缺乏有效的释放途径,逐渐积压。在驾车过程中,当个人脱离了工作和生活的场景,面对无利害关系的陌生人给自己带来不快时,压抑的情绪很容易以爆发的方式释放出来。同时,驾驶环境异于我们日常的生活环境,处于狭小的空间内与外界相对隔离,尤其是长途驾驶时,孤独感油然而生,也会使情绪处于压抑的状态,情绪敏感,心理顺应性下降,一旦被触动,很难阻挡。
路怒也可能源于自我防御过度。驾车行路即为抵达目的地,人们会有意无意地认为驾车充满了风险,因此,在抵达目的地之前,人们会习惯性地保持警觉、紧张的自我防御姿态,很容易将遭遇到的压力、阻碍视为挑衅,作出过激的行为。
此外,路怒也可能源于控制感受抑。车对于许多人来说是自由便捷的象征,特别对于男性,驾车能极大满足其驾驭感和操控感。当种种原因抑制了人们驾车的自由感和操控感,驾驶员感觉到被束缚、被阻碍,就很容易激起愤怒和烦躁的情绪。
自我调整情绪避免“路怒”
“路怒”一旦发作,自我控制能力就会降低,容易产生冒险的驾驶行为,其危害不可小觑。绝大部分的“路怒”不属于心理疾病的范畴,通过一定的方法可以减轻或消除。
首先,应当时刻关注自己的情绪,注意日常的情绪调节,提高心理的顺应性,避免负性情绪的积压,利用适当的方式自我减压,使情绪始终保持平和稳定的状态,力图成为一个心智成熟、心理健康的人。
其次,培养良好的驾驶心态,克服驾驶过程中的焦虑、压抑情绪,尝试换位思考。具体方法如下——
1. 自我暗示:烦躁情绪产生时,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心情烦躁是自然的现象,不要受其干扰,努力使自己镇定安静下来,不要任其发展,可以通过回想美好的情景和事物来缓解。
2. 注意力转移法:如果长时间在车里停留,感到心烦的时候,可以尝试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放在轻松愉快的事情上。比如:听听轻快的音乐,看看窗外的风景,与同行者聊天说笑等。
3. 活动身体:在等待时,适当活动身体,踢腿、蹬脚、扭腰、伸胳膊等,都会有放松肌肉、舒缓精神的作用。
4. 体谅别人的感受。行车过程中,以己推人,学着考虑别人的感受,尽量保持宽容的心态。
如果出现频繁严重的路怒现象及情绪问题,自我调节效果不佳,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避免产生严重的后果。
本文作者瑞金医院临床心理科金海燕
摘自瑞金医院网站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