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健康大讲堂举办“关注烛光里的生命 预防自杀”专场

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为配合此一活动,上海市健康大讲堂于9月6日在青浦区举办“关注烛光里的生命 预防自杀”特别专场。讲堂邀请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张海音主任为市民讲解如何看待自杀、如何预防自杀等精神卫生问题。 张主任说,我国每年自杀死亡人数约287000人,占所有死亡人数3.6%,在15-34岁人群中为首位死亡原因,其中,农村自杀率是城市的3倍,女性自杀率比男性高25%。自杀之所以成为我国人群的一个高比例死因,主要是由于现代人压力大、负担重,心理不健康,从而导致产生极端行为。造成现代自杀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社会转型期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很多人一时难以适应,从而产生压抑、焦虑等心理问题,且无法得到释放和解决,比如不稳定的社会地位或者社会隔离等。其二,现代社会婚姻状况的变化,如婚外恋、婚恋新观念等,婚姻矛盾增多不和谐,也会构成自杀。其三,躯体疾病导致自杀,比如患了癌症、帕金森、癫痫等。其四,就业形势严峻,这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且还要面临自身成长和感情等方面的压力。其五,社会福利系统和保障系统的不完善。其六,社会不公、贫富分化等现象,易造成弱势群体在心理上的不平衡和压抑。其七,宗教信仰的缺失,轻易放弃生命。其八,本身患有精神分裂症、酒精依赖、物质滥用、人格障碍、焦虑障碍等。其九,有严重的人际冲突或是有直系亲属、朋友自杀。 张主任提醒,自杀未遂者再自杀的比例极高,因为其行为上存在惯性。在综合性医院的急诊治疗中,如果不对这类自杀未遂者进行心理干预和监护,帮助化解造成他自杀的根本问题,病人较易再次自杀成功。“自杀,其核心就是自己放弃自己。因为痛苦,因为找不到出口,看不到未来的方向,就选择自杀来结束,其实也说明自杀也是有目的性的。”张主任说,从自杀的源头来说,又并不是完全盲目的。因为找不到任何活下去的理由,所以选择了死亡。 为了成功地适应生活,必须顺应自然、为所当为。接纳不那么理想的自我,做现实可行的努力和改变,朝前走,不停留。 具体如何预防自杀现象呢? 张主任提议,对于普通人群,应该开展广泛积极降低危险自杀因素的项目,具体措施为:1、以社区和学校为基地,减少青少年对物质和酒的依赖。2、在25岁-55岁人群中发展有效控制暴力的项目。3、去除获得精神卫生和 物质依赖医疗保健的障碍。 对于易成为精神障碍或其他不良情况的自杀高危人群,应进行疾病预防,具体措施为:1、为无家可归者或家庭提供咨询和健康服务。2、以社区为基础给孤老提供服务。3、为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支持和服务。 而对于已有症状或其他危险标志的特定人群,应以治疗症状或前驱症状制止疾病发展为主。具体措施为:1、加强基层医疗中老年抑郁的筛查和治疗。2、有效治疗老年慢性疼痛症状。3、提倡复发双相情感障碍的维持治疗。4、加强对和自杀和自杀行为相关的精神疾病进行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