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情感障碍:神经科医生的新挑战

大量国内外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多伴随有高发的抑郁焦虑障碍。我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城市医院住院的卒中、帕金森病(PD)和癫痫患者中,抑郁焦虑症状患病率分别为19.5%、24.1%和21.9%。脑卒中患者发病后1月~2年期间,发生卒中后抑郁的比例平均达33%。30%~50%的痴呆患者伴随抑郁障碍,且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伴发比例高于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此外,20%~50%的多发性硬化患者、30%~50%的偏头痛患者也都会伴随有抑郁焦虑障碍。 伴随的抑郁焦虑障碍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但会影响对原发病的诊断、治疗,也会影响患者对治疗的顺应性,还会导致原发病的进展或增加疾病的复发。严重者会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甚至增加自杀风险。因此,神经科医生不能仅仅关注患者的低级神经功能(神经病学)症状,还必须同时关注其高级神经功能(精神病学)症状。为此,《中华内科学杂志》编辑部组织国内部分神经科和精神科专家撰写了《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诊断治疗专家共识更新》,并于2011年发表,旨在促进我国神经科医生对此领域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医生要善于识别这种“戴着面具”的情感障碍。 鉴于常见神经系统疾病非常容易伴随抑郁焦虑障碍,且其危害性很大,神经科医生有必要掌握识别和诊断的技能。 在对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问诊和诊断中,医生要注意把对情感、认知症状的评估,同对意识、脑神经、运动、感觉、自主神经的评估一样,视为问诊和诊断的必要部分。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伴随的抑郁焦虑症状,不像单纯的抑郁焦虑障碍患者那么典型,多数是症状比较轻、持续时间长,且躯体症状多于情感症状(自卑、绝望、无助),加之多数患者不会主动诉说,而是喜欢掩饰情感症状或将之归为躯体疾病,甚至会拒绝诊断,因此医生要善于识别这种“戴着面具”的情感障碍。 由于门诊工作繁忙,医生就要学会在短时间内快速识别抑郁焦虑障碍的技巧。在这里介绍一个初查和识别的“90秒钟4问题提问法”:最近几周内,有没有无精打采和没有兴趣?有没有总是不开心和悲观失望?是不是总是有早醒?是不是总觉着活着没意思?通过这几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常常可以在1~2分钟内筛选出可能的抑郁障碍。 要特别注意的是,那些主诉很多但多种检查结果基本正常的人群,尤其是慢性头痛、头晕、失眠、疼痛等主诉的患者,常常就是抑郁焦虑的躯体症状。  神经系统伴随抑郁焦虑障碍的诊疗须按规范操作 对识别或筛选出的情感障碍患者,神经科医生在接下来的诊断过程中,应严格地遵循规范的诊断标准进行。兴趣减少、心境低下、感到生活无意义是抑郁障碍的核心症状;而紧张不安、焦躁、担忧、恐惧和害怕是焦虑障碍必须具备的核心症状。临床常用的精神症状量表(如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可以辅助诊断,但要注意,量表的评分仅仅反映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不能用于诊断。 对神经系统疾病伴随的抑郁焦虑,要注意原发疾病的影响。比如,痴呆、癫痫等会影响认知功能,妨碍患者对症状的表述;卒中、PD、多发性硬化会产生明显的躯体功能损害,与情感障碍导致的躯体症状难以区分;这些神经疾病还容易导致睡眠障碍和疼痛,也难与情感障碍导致者鉴别。对于高度怀疑但诊断把握不大的患者,应该及时请精神科会诊或转诊。 神经科对神经系统疾病伴随的抑郁焦虑障碍的治疗与精神科治疗抑郁焦虑障碍并无本质区别,都是强调要缓解症状、达到临床治愈,最大限度地减少病残率与自杀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恢复其社会功能,预防病情复发。 摘自健康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