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能有“几多愁”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估计,全球有逾3亿人罹患抑郁症,约占全球人口的4.3%。近十年来增速约18%,其中我国有5 400万患者,女性抑郁症发生率(5.1%)高于男性(3.6%)。在以“关注抑郁症”为主题的“世界卫生日”期间,上海市健康大讲堂来到嘉定南翔智地群服务站,和数百位服务站的白领开始了“心灵相约”,一起聊聊抑郁症。

  别给抑郁情绪“贴标签”

  情绪低落就是抑郁症?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彭代辉指出,抑郁情绪是人常见的情感成分:“当人们婚姻不美满、工作受批评、孩子学习不好时,抑郁情绪都会袭来。但是,抑郁症则不同,它是一种病理性的情绪障碍,通常无缘无故地产生。”

  一位54岁的女患者,身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虽有强大的经济能力,却未能及时为儿子购入婚房。“从此,这位操心的母亲就开始无休止的自责:儿子结不了婚怎么办、没有孙子怎么办、我的晚年生活该如何是好?这位母亲短期内体重下降,睡眠结构也因此发生变化。这种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即被诊断为抑郁症。”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般人情绪低落都有时限性,通常是短期的,通过自我调适能恢复心理平稳。而抑郁症的症状常持续存在,不经治疗难以自行缓解,有些症状甚至还会逐渐加重。抑郁症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甚至产生严重的消极、自杀言行。如果抑郁情绪超过2周,甚至持续数月或半年以上,就应前往专业机构寻求帮助。”彭代辉说。

  此外, 抑郁症患者中有近半数患有躯体疾病。作为诸多躯体疾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和慢性呼吸道疾病(如哮喘)等患者发生抑郁症的风险比其他人更高,同时抑郁症也可促使这类疾病发生或发展。

  抑郁症能防也能治

  抑郁症能防、能治、能帮吗?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何燕玲做出了解答。何燕玲表示,抑郁症可防、可治。其预防分为三个级别:一级预防——防病;二级预防——早治;三级预防——止损。

  “抑郁症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何燕玲说,“其中,抗抑郁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有助于改善大脑调节情绪或压力。抗抑郁药通常需要2~4周的时间起效,需服用数月至数月,直到抑郁症的症状减轻。抗抑郁药主要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三环抗抑郁药(TCA)、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还有如米氮平和安非他酮等其他类。目前SSSRI和SNRI类较为常用。”

  而物理治疗分为电痉挛疗法、光照疗法、磁疗法。“这类治疗相较于药物治疗,起效更快,被喻为‘精神学科中的手术刀’。”何燕玲介绍。

  “但是,抑郁症非常狡猾,就像拐弯就能遇见的不速之客。”何燕玲介绍,抑郁症是一种高复发疾病。相关数据显示,首次发病的患者再次发病率为50%~60%,再次发病的患者第三次发病率为70%~80%,经历第三次治疗的患者复发率甚至超过90%。所以,远离抑郁症,重在预防。

  那么,预防抑郁症,我们该从哪几方面入手?何燕玲表示,首先第一步是知己知彼。由于每个人的认知模式不同,因此要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体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我们不妨多给情绪照镜子,及时遏制抑郁情绪的源头。

  其次,就是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临床上,一些老年人退休后经常把行为动力寄托在小辈身上。一旦小辈不再需要老人的照顾后,老人的退休生活完全被打乱,会产生不被需要的失落感。建议老年人退休后培养有益的兴趣爱好,培养新的人际交往圈。比如广场舞,如果李家大妈今天缺席广场舞,张家大妈一定会打电话询问原因。从这个角度来说,广场舞也不失为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圈。”何燕玲说。

  “最后一点就是学会倾诉,打开心门。”何艳玲表示,人是具有社会结构的动物,这涉及到一个人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强弱问题。无论哪一种,不管是来自朋友还是亲人,坚强有力的社会支持总能帮助我们度过难关。

  何燕玲提醒,要拥有良好的心态,就要时刻谨记心理保健的三字经:照镜子,排活动,交朋友,说出来。

  本文作者为本报记者冷嘉

  摘自上海大众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