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票、大量拿超市塑料袋……生活中,爱贪小便宜的人比比皆是。爱贪小便宜的人在心理上都有较强烈的占有欲望,这种占有欲望在得到一次小便宜的时候,便会产生相应的满足感。由于舆论和道德的限制,占小便宜的欲望常常会得不到满足,当有机会发泄这种欲望时,哪怕几张免费厕纸、超市塑料袋也得扯下来,揣在兜里带回家。
爱贪小便宜是人类的劣根性吗?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包括各种原始冲动,与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法律规范相左。“无意识”被压制在“意识”层面之下,但并未就此消失,而是千方百计通过各种途径表现出来。一个小小行为,背后或许有更深层的意义。逃票、多拿免费用品等这些占有公共资源的行为,体现了人们对安全的需要,因为公共资源的占有是安全需要的成分之一。当缺乏占有社会稀缺资源的心理优势时,占有公共资源便起到了替代性的作用。因此,爱贪小便宜的行为在经济和社会地位受压抑的人群身上更为明显。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在早期有两种基本的需要:安全和满足的需要。当父母对儿童实施支配、缺乏尊敬、缺乏真诚的指导、缺乏信任和温暖时,孩子就会对父母产生一种敌意。但由于孩子自身的渺小和无助,又必须依赖父母,因而必须压抑对父母的敌意,这种压抑导致了孩子把敌意投向整个世界和社会,使孩子认为世间的一切任何事物对他们来说都充满了危险,这就导致了不安全感的产生,而这种不安全感和占有欲会在孩子成年后每一次得到小便宜的时候产生。
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避免“贪小”心理?首先,面临诱惑时让自己停下来,冷静思考一下:这真的是我需要的吗?然后,再问自己:为了占这个便宜,我付出的代价(后果、风险等问题)是值得的吗?当我们把这些问题都仔细思考过,理性就能让我们避免冲动和错误。
摘自上海大众卫生报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