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自杀 焦虑抑郁两手抓

  刚过去的9月10日是第13个“世界预防自杀日”。针对全球每年有近百万人自杀身亡的现状,今年的主题为“伸出援手,拯救生命”,旨在鼓励所有人参与自杀预防和控制,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

  据《我国自杀状况及其对策》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自杀人数最多的国家,每年约28.7万人死于自杀,占全球死亡人数1/4,且有200万人自杀未遂。不久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与上海新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等举办“上海市第12届自杀预防与干预学术研讨会”。会上,专家针对自杀的高危因素而发出呼吁:预防自杀,必须焦虑抑郁两手抓。

  焦虑抑郁成高危因素

  上海新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理事长单怀海主任医师介绍,目前全球抑郁症患者人数已占世界人口3%~5%,其中一半以上存在自杀观念。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就有可能造成自杀。

  据《我国自杀状况及其对策》报告显示,自杀在我国已成为位列第五的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死亡,其中80%的人存在抑郁障碍。抑郁障碍就是“抑郁症”,该病位居各类精神障碍之首,被称为“第一心理杀手”。单怀海指出,躯体疾病患者中抑郁障碍的发生率非常高,而其中大约有90%以上的抑郁障碍未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许多人谈及抑郁症时诚惶诚恐,却容易忽略它的“隐形伴侣”——焦虑症。单怀海指出,通过大量心理测验发现,焦虑和抑郁患者具有相同的神经质基础,有50%以上的广泛性焦虑患者和30%以上的社交焦虑患者符合重症抑郁障碍的诊断,而抑郁障碍患者中存在焦虑症状的情况十分普遍,约占62%。患者多表现为自卑、排斥、沮丧、害羞及情感苦恼,这些症状是焦虑、抑郁共有的特点。

  单怀海指出,这类现象称为“焦虑抑郁共病”。所谓“共病”,是指多个独立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即一名患者符合一种以上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这些多个诊断标准涉及患者的全部症状、体征、病程。“焦虑抑郁共病”是指患者同时存在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

  焦虑和抑郁是临床上常见的两组症状,而且许多症状相互重叠。有研究认为,焦虑症伴发的抑郁症状一般于焦虑症状的发作后期产生,而抑郁症伴发的焦虑症状往往在疾病开始共存。单怀海称,抑郁和焦虑障碍的共病率高达19.2%~50%,成为自杀的高危因素,应积极防控。

  干预自杀要共病治疗

  为探讨早期诊断与治疗焦虑抑郁对干预自杀的重要性,上海新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特别进行了一项覆盖400例门诊抑郁症患者的调查。调查显示,抑郁伴焦虑的比例高达91.1%。根据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药物与心理治疗对焦虑抑郁有效。尽管表现形式不一,但60%~80%的患者可从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两者联用获得相当的效果。

  有不少学者认为,药物治疗可显著减少急性期焦虑抑郁的症状,如躯体不适、食欲减退、睡眠障碍等。而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自身对现实的认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还可增加服药依从性,所以不少研究支持两者联合应用。

  单怀海指出,临床上发现,焦虑抑郁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以后,并非全部都能治愈。有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经抗抑郁剂治疗后的痊愈率约为60%~70%,如果之后不再维持治疗,约半数以上患者在未来5年内复发。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来提高焦虑抑郁的治疗效果,已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问题。

  单怀海提醒,每个人都应关注心理健康,一方面注重自我心理调节,另一方面也要关心身边人。一旦发现对方有抑郁或焦虑倾向,应及时引起关注,鼓励其积极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摘自上海大众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