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被抑郁症再次“偷袭”

  据统计,抑郁症首次发病后的复发率为50%~60%,再发后第三次发病率为70%~80%,一旦经历第三次发病,今后的复发率将超过90%。因此,抑郁症患者在康复后,也要警惕复发。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有心境低落、兴趣和快感缺失、易疲劳、精力下降,还可伴有注意力下降、自我评价低、自信心下降、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自伤或自杀观念及行为、睡眠障碍及食欲下降等,且总时程超过2周。

  值得注意的是,抑郁症复发造成的危害不可小觑。患者病情的反复发作不但会增加治疗难度、经济支出,同时还会损害社会功能和患者的自信。

  目前,引起抑郁症复发的危险因素较多。研究表明,服药依从性差是首要原因,因为药物不良反应而停药也是常见的原因之一。其实,多数抗抑郁药物的不良反应都是轻度、可控的。建议患者与负责治疗的医生讨论所体验到的药物不良反应,视严重程度选择密切观察,或换用合适药物的措施。

  由于不少抑郁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病耻感,即认为患有精神疾病低人一等,并不被社会所接纳;有些患者因不愿意面对自己患有抑郁症的事实而拒绝服药,或不敢在人前服药,致不规律服药或提前减、停药。但是,我们要相信,随着社会认识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知识的普及,偏见会越来越少,抑郁症会逐渐被人们接受。如果病情控制良好,不再复发,能够回归到原来的生活轨道,所有的偏见和歧视也就不攻而破。

  另外,还有不少患者对疾病或吃药的认识不全,不了解药物治疗的规则,以为病情好转就不用继续服药。殊不知,抑郁症有很高的复发率。因此,多学习和了解抑郁症的相关知识是关键,应充分、正确获得科学的知识。

  一般来说,当患者尚未完全康复或心理仍无法自我调节时,如果突发应激事件,很有可能导致病情复发。因此,社会支持是个人感受到源自社会的认可和援助,它对维持一个人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由于抑郁症的疾病特点,加上患者可能对自己所患疾病存在病耻感,患者常会减少与他人的接触,因而难以获得有效的情感支持。研究显示,有良好社会支持的人,得抑郁的风险低。

  人的情绪变化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抑郁症患者常存在对事物不合理解释的思维惯性,因此心理治疗是帮助纠正不良认知的主要方法。

  目前,抑郁症患者预防复发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与治疗医生结成治疗同盟,共同讨论疾病治疗问题。定期看门诊,反映自己的情况,遵从医嘱,根据情况调整药物,不能擅自减少剂量或服药次数。做有益的活动能很好的预防,甚至治疗轻度的抑郁。所谓有益的活动,就是一切你觉得愿意做、能够做的事情,譬如参加各种活动,或从事自己的业余爱好、社会交往、做家务事等,并对自己的生活加以规划,这是预防已经治愈的抑郁症再次复发的长期战略。另外,充足睡眠、合理饮食、坚持适当运动也可以有效消除抑郁情绪。患者应尝试多与亲朋好友交流,把压力和不愉快通过交流释放出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本文作者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黄悦琦

  摘自上海大众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