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个Baby,你准备好了吗?

  随着“单独二孩”新政的落地,许多已经为人父母的家庭开始计划孕育“二宝”。来自上海市有关部门公布的前期调查分析显示:沪版“单独二孩”政策的出台后,上海户籍人口中约有37万家庭将符合“生二孩”的条件。而根据以往的生育意愿调查来看,平均有42%的受访者想“生二宝”。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话:“宝宝,爸爸妈妈给你生个弟弟或者妹妹,好吗?”其实,做家长的仔细想一下,“大宝”们给出的回应真的会影响到“二宝”计划的实施吗?换言之,对于“生二宝”家长有必要征求“大宝”的意见吗?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家长们自身在心理上可能还没有做好迎接“二宝”的心理准备。

  让我们来看看已经拥有“二宝”的家庭,他们的生活随着“二宝”的加盟会有什么变化。曾经有一个孩子来和我聊天,问我是不是有哥哥姐姐或者弟弟妹妹。我很好奇问她为什么会问这些问题。令孩子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我是有弟弟,而不是有哥哥或者姐姐呢?尽管对于家庭新成员的出现,孩子的父母也早已打过“预防针”,但是,当弟弟降生时,原本的家庭生活开始产生微妙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也慢慢开始暴露出来。弟弟开始跟姐姐抢玩具,父母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弟弟。此时,“大宝”就开始产生反感了,有的时候还开始闹情绪。实际上,这些都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父母,他们“吃醋”了。

  而在“大宝”备感委屈的时候,很多父母也总是以让弟弟妹妹啊,或者说,你是哥哥姐姐了,是大孩子了,要多照顾弟弟妹妹啊等等。而这些为家长们常用的类似理由却让孩子的心理失衡,感觉到了不公平。其实,这些“理由”在成人看来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但事实又是怎么样的呢?要知道,现在家庭中“大宝”可能只有十岁,或者五六岁,这样的年龄,您能要求他们做到什么程度呢?

  在这个案例中,那个找我诉苦的姐姐就是因为妈妈说了一句话让她感到非常地伤心,而那句话恰恰就是:“孩子,当时妈妈问过你,是你说愿意多一个弟弟或者妹妹的,可是你现在怎么可以这样对弟弟妹妹呢?”言语中带着责备的口气,也带着不容许你这位姐姐有后悔的意思。告诉你是你选择了弟弟,现在只能接受现实。

  说到这,人们或许会想,那不是父母在把责任推给年长的孩子嘛,而那姐姐经常在看到父母很用心的照顾弟弟的时候(实际上父母当年也是很用心的照顾姐姐,但身为姐姐的她记忆可能不是很清晰),姐姐就想引起父母的关注,于是会不明原因的闹些情绪。

  这种时候,姐姐希望得到的是父母也给她同样的关心和爱护,但是,有时父母却会说,爸爸妈妈照顾弟弟已经很累很辛苦了,你是姐姐,是大孩子了,不要再闹情绪了,让爸爸妈妈休息一下。或者看到孩子继续闹情绪就用强调的口吻说,再闹的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了,这种类似的话。实际上,这些话都会深深的伤害到“大宝”。

  而把“大宝”当时说愿意有个弟弟妹妹的话再强调说明是孩子说的,这会更强化“大宝”的失落感。要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做家长的去问孩子有没有准备好接受弟弟妹妹,或者把要弟弟妹妹的事推到年长孩子的头上,这些都说明了这个家庭在心理上没有做好迎接“二宝”的准备。

  其实,要不要“生二宝”是父母的选择,先征求老大的意见不可取,它反而会促使孩子去思考有了弟弟妹妹会带来哪些问题,让“大宝”认为自己有投票权。如果他投了否决票,可父母还是执意生下“二宝”,他会感觉自己的想法不受尊重。利己、自私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出现心理抗拒也属正常现象。

  但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孕育“二宝”恰好也是家长们进行亲子教育的好机会。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往往关注其智力发展,却往往忽略了与人相处的能力。“生二宝”正好能为孩子补上与人分享的一课。备孕的家长们不妨在考虑自身年龄等生理因素之外,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摘自文汇报网